您现在的位置: » 内容

幽门螺杆菌可能也并非“十恶不赦”!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0 阅读:

  科学家证实“幽门螺杆菌”在体内存在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从此它便与人类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开始人类对其认识不够,对其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导致很多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类逐步认识“幽门螺杆菌”,开始认为其对人类的危害仅限于胃和十二指肠,现在诸多研究表明其感染不只影响消化系统,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其它系统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开始是医务工作者认识到了其危害,到现在普通民众对其高度重视,这期间少不了医学工作者的宣传教育。现在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恨之入骨,开始了复仇式的根除,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错过一个。很多单位将其列为体检项目,并且在检查报告单上醒目标注世界卫生组织幽门螺杆菌列Ⅰ类致癌因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密切相关”,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可以理解其意思,引起重视,起到了真正的宣传教育,文化层次低者,断章取义,误认为自己得了“胃癌”,故“谈幽色变”,只要查出阳性就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就像谁都欠她点什么,只要是阴性,就感觉万事大吉,为她检查的大夫都成了“救命恩人”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即使是太阳,在普照大地的同时也会让人晒伤,甚至患上“热射病”,重者可以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问题。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毋庸置疑,但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人类与幽门螺杆菌长期共存,它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益处。有些研究已经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增加食管炎,甚至食管癌的发病率也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炎等的发病率更有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对儿童肥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是多发性硬化的保护因素。其次也有学者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可能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调,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当然以上研究结果大多为小样本研究结果,甚至个案报道,其客观性、真实和可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去证实。

  医学发展到今天,主张根除幽门螺杆菌肯定是医学界的主流,但随着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我们应该从所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亚型、菌量感染者的症状、年龄、遗传背景、基础疾病;根除治疗的对抗因素以及根除治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权衡利弊,真正做到个体化治疗。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感染率高达50%,所以我们一旦被感染也不必惊慌失措,应该理性对待,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会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决定你是否需要根除和采取什么方案根除。当然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身边的人。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在人群之间互相传播,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其次主张公勺、公筷;再次就是感染期间避免情侣间的接吻;最后便是杜绝将用嘴嚼碎的食物喂服小孩。

  对于特殊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除非有很强的适应症,一般不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更不进行根除,如果确实有必要,宜行碳13尿素呼气试验;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尽量暂缓检查和治疗,如果确实有必要,同样宜行碳13尿素呼气试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权衡利弊,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患胃癌是需要时间的,而老年人因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当然对于明确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则另当别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对于胃癌高发区,如:我市安塞区更应该高度重视,我们既不能让它吓倒,更不能置之不理,应该让专业的人从检查到诊断再到治疗最后到预防予以指导,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条了

下一篇:练“救”本领,守护生命∣延安市人民医院1